- 注册时间
- 2012-1-8
- 最后登录
- 2018-11-8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85941
- 精华
- 2
- 帖子
- 567
  
- 星币
- 3458
- 贡献
- 2000
- 性别
- 保密
- 威望
- 89953
- 在线时间
- 414 小时
- 积分
- 185941
- 注册时间
- 2012-1-8
- 精华
- 2
|
发表于 2014-4-18 15:07:14
|显示全部楼层
2 ]$ y+ P: L- |/ T* ?5 Z" \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曾在一次基础教育论坛上直言,“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这种危机感不止杨校长有,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都对未来一代人的素质能否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大任表示担忧。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中华大地上又响起了“少年强则国强”的呼吁。9 M1 X& E, O" s( |3 L
; U; H$ Q' }: p
我们的青少年在关心什么?他们都在思考些什么?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的动力又来自哪里?越思索越觉得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 q ?' I9 K6 X j6 z+ i- N5 y V) G1 F2 m7 v3 L- {2 d i/ }3 S
突然觉得,教育的一切理念都会归根到价值观的教育上来。记起我们那个年代的小学、中学语文课本里,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大爱和团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为人类最壮丽的事业而献身、在暴风雨中勇敢飞翔的《海燕》、真心实意热爱集体并为保护集体财产牺牲的《刘文学》、马克思恩格斯之间《伟大的友谊》……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中包含了优秀而可贵的品质,是最好的德育老师。还有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五讲四美三热爱”。
$ }2 \1 k v* @. w
9 s$ U* m4 |6 B5 h% ?: [' }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文明进程也在不断创新、飞跃、超越。我们不能停留在故纸堆里寻找挽救人类危机的线索。我们为什么不把眼光略略收回,看一看世界的近代史呢?在新中国缔造前后的这段历史里,不是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做人做事的榜样么?战争年代的革命烈士,英雄,地下工作者,和平年代的雷锋、劳模,道德模范等等,这些人的精神难道还不够我们的孩子甚至成年人学习么?
9 B0 {; S" m: O8 p8 v
2 _% o4 V" n0 R. R- u' u 对当今中国来讲,我们更迫切需要的是雷锋精神,它对人民大众更有利,对国家更有利。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文化遗产,并不是让我们倒退回去,而是希望我们能够超越。$ ?) l# Z, B5 D' z* O& N; ]1 ]$ O
% \" L. `& [/ b* @' J
教育应该有一个制高点。这个制高点就是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抑制人们头脑中的“私心杂念”,我们的孩子才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2 v4 l5 `2 Q p$ R* b' t% i7 b# d/ l
如果作为父母,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再加上以身作则,孩子没有不好教育的。你的观念摆“正”了,你的孩子绝对不会“跑偏”。
; v1 s/ ~# c+ Q+ h# |& Q: f 复旦大学投毒案之后,最近网络上流传着小段子,很多人都在给曾经大学同一寝室的室友打电话:“兄弟,感谢你当年手下留情啊!”意思是:“感谢你当年没有给我的水里或饭里下毒”。笑过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复旦大学高材生投毒案”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思考?3 Y& j R/ q; t% j6 f" ]- m; S
; Z' d b; h1 s4 a' Q) H" Q& Q! X4 Q# X' l: Y
复旦大学投毒案中的嫌疑人“林某”可谓是“好”学生了!
$ X% g' f" S1 o2 E 1、从小听话,努力学习。
/ N% ^* L% W' } 2、考入中国十大名校“第十名”——中山大学。8 b8 l6 d `2 d5 a4 Q$ C
3、被中国十大名校“前五名”——复旦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6 O3 D0 R2 C$ y) B! T 4、多次获得奖学金:中国青年报记者获悉,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他曾在2011—2012学年,获得复旦大学一校外企业冠名的奖学金,还曾获得201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仅有265名硕士研究生获得此项奖学金。0 [7 [5 o4 d' _8 ]2 W4 u
5、发表学术论文:林某还曾和导师等人共同在《中华临床医师》、《中华肝胆外科》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
. v4 z8 A( w6 {) B- o1 o U. k* Z0 f! F4 l: P
为什么这么“好”的人才却成了“投毒者”呢?
0 W& v# ? G* R2 g: z' B! o$ {
1 x: ~5 Q) h' |/ x1 ^ 是这个嫌疑人“林某”从来都没有“优秀过”!他只是在学习上比大多数同龄人“好”而已! 我们总是把“好”和“优秀”这两个名词混淆了,说一个人好多半是评价这个人“做事”,说一个人优秀多半是评价这个人“做人”,做事的成功不代表做人的优秀。! W! B+ ~* g/ D
8 M2 W. M$ f1 L1 c; o: w9 I& y 多少家长努力着希望孩子成功,却忘记了思考孩子是不是真的优秀!多少人都在努力追求着成功而忘记回来看看自己是不是优秀!全国排名前十的中山大学高材生,又进入到中国排名前五的复旦大学就读研究生,就因为“生活琐事”就会给室友下毒!?这就是“成功不优秀”的典型代表,而这种代表可能还有很多都“藏匿”在中小学校的“好学生”当中,他们不自知,周围人也不知道。很多人都像林某一样,是一颗一颗的定时炸弹,就在我们身边。
, a( } \- v9 O9 ^4 X% R. s) P! Y: ]& ~5 a
一直以来我们把以结果为导向的“成功”作为了我们的评价“优秀”的标准,分数好的就是“优秀的学生”,平均分最高的就是“优秀的班级”,销售多的就是“优秀的销售”,利润多的就是“优秀的公司”,收视率高的就是“优秀的节目”。而我们从来不把一个人的“责任”、“道德”、“做人能力”、“价值观”...作为评价的标准。
8 d; H% g, }( Q% ?' g$ O# T* h: T+ k5 D1 `) o/ R
做人是否优秀不是评价标准,而这个人身外的分数、金钱、乌纱、占有的资源的多少却成为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本末倒置啊!把成功凌驾于“做人优秀”之上,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道德和责任的底线,自私钻营、不择手段、享乐挥霍、甚至走上违法之路。
. O, y# d6 q4 K* s+ m9 q& B/ D: h! Q1 x0 w
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教出“优秀”的学生而不是“好”学生呢!
( v) a+ Q8 A6 W |
|